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建设经验
最新动态
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建设经验
2025-01-06
3
盐城市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深耕绿色能源,有序推进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一)加快推进风光资源规模开发。出台光伏资源开发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百万级深远海示范项目,推进26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2024年1—10月,新能源发电261亿千瓦时,占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4%。
(二)抢先布局新能源融合示范。在大丰东沙岛海域率先规划建设海上综合“能源岛”。大丰200兆瓦风光同场、近海亚湿热气候光伏户外实证试点等项目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三)全力打造长三角综合能源基地。推动滨海港LNG接收站、码头和天然气长输管道等工程建设,推动151万千瓦储能电站建成并网。
二、突出零碳示范,先行先试零碳产业园区建设
(一)搭建绿电直连式电网架构。以绿电就近就地消纳和可溯源为目标,布局建设绿电专变、绿电专线,3家零碳产业园全部实现核心区可溯源绿电接入。探索“绿电+氢能”模式,打造“绿电+新型电力系统”路径,重点发展海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零碳社区建成屋顶光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光储充一体车棚及分布式风冷储能、感应照明等零碳场景,入住员工1800多人。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挖掘“绿电+冷能”优势,积极布局海洋算力中心、冷水鱼养殖等综合利用项目。
(二)加快新能源就地消纳应用。深入推进“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工程,在4个园区探索构建高比例可溯源绿电的新型电力系统试点。2024年1—10月,全市绿电交易达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倍。吉电绿氢制储运加用一体化获批省氢储能示范项目。大丰港区建成零碳自动化集装箱堆场。
三、着力绿色转型,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产业入选首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海上风电整机、叶片产能分别占全国40%、2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年内重返千亿级。绿色环保产业集聚规上企业近400家,落户7家全国烟气治理行业10强企业,环保滤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
(二)培育绿色制造企业标杆。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11家,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创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个、5G工厂14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6个。
四、坚持节约高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一)强化源头审批监管。全面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决策部署,“十四五”前三年,全市非电行业耗煤下降40.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30%提升至34%,单位GDP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2%,排全省第四。
(二)推动存量节能改造。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以2023年综合能耗为基准,对全市综合能耗前30企业逐企开展节能诊断,编制“一企一策”改造方案,形成69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清单,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43万吨,并拓展至127家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出台废旧物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盐城模式。
五、厚植绿色生态,加快构筑生态文明建设优势
持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一)塑造美丽空间格局。统筹推进城郊都市休闲圈和里下河水乡、古黄河等生态风光带建设,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印发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推进盐城林场国家级森林碳汇试点,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2%、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
(二)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63.9%,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43.6%。全市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保护物种142种。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市域全覆盖。
六、拥抱绿色生活,不断提升美丽宜居城市品质
(一)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推广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以旧换新”,预计2024年销售节能家电产品65万台。深入推进东台市、亭湖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发“碳汇贷”“微绿贷”“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累计落地各类生态系统碳汇贷12.6亿元,居全省首位。
(二)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2024年以来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7万平方米;提升城市绿地特色活力空间30处,其中建设口袋公园22个、林荫空间改造8个;新增绿地82公顷、改造提升绿地19.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3%;6个项目入选江苏省民生实事“乐享园林”。
(三)加快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印发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完善铁水、公水、公铁等多式联运体系。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基础设施超6万个,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万辆,主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81%、98%和98.3%。建成331公里“六主四环八支”BRT快速公交网络,运营全国首条超级虚拟轨道交通SRT公交示范线,绿色出行比例达72.5%。
下一步,盐城市将全力抓好《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在零碳园区建设、光伏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海上“能源岛”开发、碳排放双控等方面形成更多改革成果。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