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联合江苏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正式发布“2025中国碳中和发展力指数”,以科学量化形式全面总结五年来全国各省市低碳转型成效。从指数反映的整体趋势来看,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呈现“稳中有进、区域分化”特征,绿色转型成效与挑战并存。
具体来看,东部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五省市连续五年领跑,在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领域积累成熟经验,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青岛等中心城市依托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及绿色金融优势,绿色发展动力强劲。与此同时,一些中西部与资源型地区仍面临挑战,能源效率偏低、产业结构转型压力较大,成为未来全国碳减排工作需重点突破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与去年相比,2025年指数在评估维度上进一步优化,重点强化环境治理与绿色保障考量,新增环境标志获证企业占比、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等指标,显著提升评估精细化程度,为精准衡量各地绿色低碳转型质量与成效提供更科学的工具。该指数不仅见证“十四五”时期我国低碳转型历程,更凸显我国在“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
厦门大学“碳中和发展力”研究团队首席经济学家孙传旺教授分析,当前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及关键低碳技术突破仍是短板。“十五五”期间,传统高耗能行业能耗下降压力与新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双重挑战将同步显现。他建议,未来各地需在国家统筹下探索差异化减碳路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完善碳定价与绿色金融机制,健全数据监管及政策执行体系,确保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为建设美丽中国筑牢绿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