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简单改造的地下停车场里,山地车、滑雪板、数码相机、二次元谷子、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森灵野集”全系列可循环商品、服装、绘本被摆在不同分区,等待着“有缘人”带回家。位于南京熙南里街区的江苏首家闲鱼循环商店可谓是“高密度旧货博物馆”。
闲鱼循环商店熙南里店
作为全国首个落地景区的闲鱼循环商店,开业28天,八成商品已完成交易,交易额超60万元,成交量、成交额均创造了全国第一的成绩,带来二手交易市场的新气象。透过闲鱼循环店这扇窗,看到循环经济怎样的未来?
开业28天打破全国纪录
在南师附中就读的“05后”丁一然是盲盒的狂热爱好者。“放学后我经常会和同学来这逛逛,刚买到一个隐藏款盲盒,只要8元。”在负一层的全品类闲置交易区,潮玩盲盒占据了一整个货架。
闲鱼循环商店内部
潮玩货架对面,任天堂、音响、数码相机等3C商品则吸引了不少男士围观。“在这里买过投影仪、台灯、蓝牙耳机,跟网购相比,这里能试还便宜不少,好用就买回去。”60多岁的陈师傅是店员口中的常客,他很喜欢来淘些物美价廉的“电子玩意”。
在熙南里街区负责人蔡雷民看来,年轻人是闲置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他们对二手商品接受度高,此外还有很多基于兴趣爱好的非刚需二手交易需求。“我们引进闲鱼线下店,既能为年轻人提供便捷的线下交易场所,满足其消费和社交需求,还有助于丰富熙南里及周边商圈商业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重构。”
红山森林动物园“森灵野集”全系列可循环商品
与线上出售闲置商品不同的是,在线下店寄售的商品有一定限制,如不收食品、活物等特定商品,此外,门店收验货后,再由平台结合商品成色、流通率、市场价格等大数据综合定价,寄卖时限为2个月,超时未售出会寄回给顾客。
闲置经济为什么火了
据中研网数据显示,全国闲置商品日均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每天都有400万件闲置物品在平台上发布,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根据QuestMobile,截至2024年4月,中国闲置电商用户总规模达1.78亿,其中近五成人群在30岁以下。庞大的数字背后,体现了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彰显了闲置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在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柏阳看来,闲置经济的兴起,一方面是观念的转变。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00后”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增强,传统“买新不买旧”的观念淡化,具有“省即是赚”的消费心理。其次,国家“双循环”战略及减碳政策为闲置经济提供了发展动能,通过信用体系(鱼力值)等技术创新降低了交易门槛、增强信任。此外,闲置平台已演变为兴趣社区,年轻人通过潮玩、汉服等品类交易链接同好。
让闲置物品“转”起来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是环保价值。《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的数据显示,每单二手手机交易至少可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量,家用电器和其他3C闲置物品的交易可实现的碳减排量则更高。无论是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还是“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以及如今大力实施推进“以旧换新”政策,都凸显了闲置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不谋而合。
但专家也表示,由于二手商品难以界定且行业门槛较低,平台和卖家不支持无理由退货,客观上无疑提升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带来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