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聚焦两会 | 代表委员热议循环经济(一)
最新动态
聚焦两会 | 代表委员热议循环经济(一)
2025-03-10
2
收录于话题
#两会热议“循环经济”
近日,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代表委员们围绕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积极建言献策。以下是根据中国有色金属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济网、证券时报、千龙网、钱江晚报整理的相关建议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闭环,构建动力电池生命周期信息溯源系统
在原料方面,我国动力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对此,张天任建议,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鼓励企业去海外寻找、投资、开发电池破碎料业务,帮助企业解决进口的合规标准等问题,并加大后续电池破碎料的流向、处置工作的监管,保障资源的有效供应,提升资源自给率。
在回收市场方面,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作业过程不规范、不环保、不安全的回收“小作坊”的还大量存在,不仅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隐患,也给行业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对此,张天任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构建从动力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实现电池最终流向正规渠道。二是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加强“白名单”企业入门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在暂停受理‘白名单’企业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不合规、不规范的企业及其行为监管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现有规模较大、对社会贡献度高的“白名单”企业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鼓励其做大做强做规范。三是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政府应根据各地的经济、环保、能耗等承载力,分地区对待锂电池循环企业的审批建设,同时对现有的锂电回收企业立项产能以及实际产能的真实性进行调研,根据终端运用发展态势及废旧锂电池退役量科学规划立项审批量,防止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在产业链方面,动力电池是碳排放大户,但目前各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张天任建议,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建议尽快出台动力电池回收专项法规
针对现行法规位阶较低、现有动力电池利用回收产能明显过剩、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冯兴亚希望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加快产业规划、优化产能布局、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
针对受限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回国检测难”的问题,冯兴亚希望逐步放开进口限制,短期可建立回收试点,长期可修订法规标准、优化流程,破解“回国难”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刘怀平:建议进一步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
刘怀平表示,近年来,虽然国家先后发布一系列政策规范其回收利用,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不完善、政策落地情况和执行效果不理想、行业产能发展过剩、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仍制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他建议,要加强锂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的污染防治,修订《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6—2021),指导利用再生企业规范预处理及资源再生,提高污染控制水平,减少重金属、POPs以及环境危害较大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加强电池生产企业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制定完善的产业标准和产品标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控制电解液溶剂、添加剂等原材料的添加和使用,并逐步实现低有机溶剂、添加剂技术替代,从源头降低后续其进入环境的风险。
他还建议,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内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主体,进行风险防控管理。构建废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监管提供参考和依据。针对目前社会退役量最大、处理压力最大、附加值偏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探寻新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处理模式,并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手段推动企业开发或提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磷酸铁锂电池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减少电池废弃量,降低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
另外,在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提升电池数字化管理水平。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推动电池生产企业建立数字化平台,开展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追溯和监控。研发数字化管理技术和低碳生产技术,推动电池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建议鼓励回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陈雪华提到,我国在锂电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等方面,依然有诸多问题待解决,这些问题延缓了我国锂电行业从“产品领先”向“全产业链领先”转变的步伐。
他建议,通过成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鼓励和引导锂电行业相关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探索原辅料单耗更低、副产物更少的绿色生产工艺。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锂电材料企业开展设备升级和生产线改造,减少现有工艺下各类锂电副产物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再利用难度,提升再利用水平,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四川省委会常委、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建议开展专项电池回收整治行动
王麒表示,当前汽车市场竞争中,一些非法电池小作坊不仅严重挤压了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还因生产不规范带来了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消费者电池回收意识淡薄,致使回收网络不畅,大量失去使用价值的电池无法及时回收。部分回收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进一步加剧了污染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王麒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开展专项电池回收整治行动,坚决取缔无证小作坊,并提高违法成本;在车电一体方面,新增报废要求,完善回收网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模式。二是鼓励回收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降低污染风险。三是建议国家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汽车报废回收领域。四是希望政府加强指导,媒体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的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推动二手商品流通再利用,做好“以旧换新”后半篇文章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超过了680万辆,8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600万台,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约6000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过138万辆。
刘锐表示,回收后将二手商品再生成其他资源,成本高、技术难度大,而大规模更新的二手商品涌入市场,也给国内回收与二次流通体系带来一定压力。如何妥善处理“以旧换新”的二手物品,成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刘锐认为,当前二手商品的海外市场需求巨大,应该推动二手商品流通从“国内循环”向“国际循环”延伸。二手商品,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凭借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在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有较大市场。但是,要实现二手商品出海的可持续发展,仍有诸多难题需要攻克,如出海流程繁复、通关效率较低、部分二手商品出海还面临法律风险、较重的出海税负和尚未建立的二手商品质量评估体系可能会丧失价格和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
刘锐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相关部门可以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及二手交易平台共同探索创新模式简化出海流程。比如,可以参考二手车出口的成功经验,适度放宽二手商品报关时对过往流转税票的严格要求;同时,将目前二手车享有优惠增值税税率,逐步扩展至所有二手商品交易。二是建立健全二手商品标准化体系,打造一套覆盖二手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认证体系,包括收购、鉴定、评估、维修、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这是确保二手商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获得海外用户认可的核心。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